<p id="p9zkj"><strong id="p9zkj"><small id="p9zkj"></small></strong></p>

    1. <pre id="p9zkj"></pre>

        <track id="p9zkj"><strike id="p9zkj"></strike></track>
        <acronym id="p9zkj"><meter id="p9zkj"></meter></acronym>

        0552-7162033

        首頁   >>  政策法規   >>  省級

        安徽省“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

        發表時間:2023-06-21 17:06    來源: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瀏覽次數:1957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有關決策部署,根據《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結合安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加強需求側管理,加快培育高效內需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進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堅定不移用改革的辦法釋放和激發市場潛力,實施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內經濟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在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內需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內需規模實現新突破,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進一步增強。供給體系對內需的適配性不斷增強。激發內需潛力的體制機制持續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商品和要素在城鄉區域間流動更加順暢,營商便利度爭先進位,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內外需求循環效率持續提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參與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明顯增強。

        展望2035年,以內需拉動、創新驅動的經濟循環更加高效暢通,現代化美好安徽基本建成。高效內需體系全面建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人的全面發展、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改革對內需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幅提升,現代流通體系全面建成;參與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大幅增強,經濟開放度明顯提升。

        二、全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升級

        (三)持續提升實物消費

        1.提高餐飲消費品質。深入實施“皖美味道”行動,統籌推進“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等活動,加大徽菜等地方菜系推廣力度,支持餐飲企業做大做強,推進“新徽菜·名徽廚”行動。鼓勵飲品領域優勢資源整合,支持創新開發新品、“潮品”,在酒、水、茶、奶茶等領域打響徽品牌。實施“食安安徽”品牌建設計劃,全面推進內外銷食品同線同標同質,增加綠色、健康、營養農產品和食品供給,提高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開展菜市集中整治和改造提升,全面實現文明菜市。深化“光盤行動”,倡導文明用餐、餐后打包,堅持不懈制止餐飲浪費。

        2.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推動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提高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鼓勵各地在充電、通行、停車等使用環節出臺綜合性支持政策。推廣智能網聯汽車,創建合肥—蕪湖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支持充換電設施、加氫站、停車場、公眾信息平臺等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養護、維修、保險、租賃、改裝、回收、拆解等汽車后市場。

        3.促進家電消費升級。加快推進合肥、蕪湖、滁州智能家電制造基地建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對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給予補貼,推動智能家居、數字家庭發展。引導消費者按照安全年限使用和更新家電。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支持大宗商品回收企業發展逆向物流。

        4.促進居住消費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房地產市場預期引導,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完善長租房政策。引導綠色、環保、低碳家裝產品和服務消費,推進綠色建材下鄉。

        5.打造高能級消費平臺。支持合肥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布局建設蕪湖、安慶、蚌埠、亳州、阜陽等一批區域消費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市創建國家新型消費示范城市,培育特色新型消費縣(市、區)。謀劃布局培育一批服務全國及周邊省份市場的消費大平臺大網絡。爭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設立跨境電商保稅商品展示中心,擴大高品質消費品和生活性服務進口。支持口岸免稅業務及離境退稅政策實施。

        (四)加快發展服務消費

        6.促進文化旅游消費。加快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積極推動徽風皖韻互助文旅體驗活動,增強安徽文化歸屬感和影響力。扎實推進鄉村旅游行動,推出一批精品主題村、特色美食村、旅游風景道等品牌。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共同打造長三角紅色旅游專線。推動休閑度假旅游、工業旅游、旅游演藝等創新發展,促進非遺主題旅游發展。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支持省文化產權交易所發展,鼓勵文化企業專業化運營管理演出場所、電影院線、會展中心等設施,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舉辦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對電影、話劇、戲劇等消費實施惠民補貼。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建好用好大運河(安徽段)國家文化公園、長江(安徽段)國家文化公園。辦好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7.提升養老托育消費。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實施公辦養老機構覆蓋能力達標率、服務質量安全達標率、入住率“三達標”提升行動。深入實施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開展基層養老服務聯合體建設,加快社區老年助餐服務體系構建。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開展外省來皖旅居養老合作,加快打造一批養老承接基地。實施“安心托幼”行動,持續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支持建設一批承擔指導功能的示范性、綜合性托育服務中心,開展“一鄉鎮(街道)一普惠”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務。深化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打造一批家政服務知名品牌。

        8.提升醫療健康消費。鼓勵發展全科醫療服務,增加??漆t療等細分服務領域有效供給。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提升優生優育和婦幼健康全程服務能力。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發展健康體檢、專業護理、健康口腔、養生康復等多樣化業態,加快推進個性化、精準化健康服務發展。實施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行動計劃,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試驗)區。全面實行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

        9.規范發展教育培訓消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支持圍繞學生課外學習發展,開發研學旅行、實踐營地、特色課程等教育服務產品。加強新興產業發展等急需人才教育培訓。多渠道擴大終身教育服務。

        10.擴大體育健身消費。實施“快樂健身”行動,推進全民健身普及工程,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市、區)。完善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有序推動各類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推廣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網絡賽事活動,普及廣播體操等工間操。重點培育汽車運動、馬拉松、自行車和山地戶外等特色品牌賽事。積極申辦全國運動會。

        (五)培育壯大新型消費

        11.積極發展新零售。鼓勵發展社區電商、生鮮電商、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滿足群眾便利消費需求。鼓勵電商企業運用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方式,拓展營銷渠道,擴大網絡銷售。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拓展無接觸式消費體驗,鼓勵布局建設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驛站、智慧書店。持續推進省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建設和信息消費產品創新研發,促進移動智能終端、醫療電子、陪護機器人、智能家居等智能產品消費。支持合肥、蕪湖等有條件的市建設新零售標桿城市。

        12.加快發展“互聯網+服務”。深入推進智慧學校建設,有序發展在線教育,擴大名師空中課堂等優質教學資源供給。推進智慧醫療服務,普及5G遠程醫療和影像檢查等技術應用,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支持開拓“云旅游”等智慧旅游市場。加快發展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實施智慧養老建設示范工程,發展智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互聯網+托育”服務。支持社會力量建設智能健身房、開發在線健身課程。

        13.提升夜間消費服務品質。實施夜間經濟培育發展工程,拓展夜游、夜娛、夜食、夜購、夜健身等消費。支持各地依托主要商圈、特色商業街、文化旅游景點等,改造升級一批夜間消費載體。

        (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消費

        14.加快拓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推廣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鼓勵開展“碳標簽”認證。大力發展“互聯網+回收”模式,支持二手閑置物品在線交易。

        15.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統籌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組織開展綠色消費試點示范。持續推進過度包裝治理,探索簡易包裝和無包裝配送模式,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支持創建國家公交都市,進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出行占比,加強城市慢行系統建設。

        三、持續精準擴大有效投資

        (七)努力擴大制造業投資

        16.加快制造業項目落地。加大制造業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加強與央企、世界500強、民營500強企業精準對接。開展新興產業百億項目攻堅,集中力量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用好世界制造業大會等各類平臺,推行“云展覽”“云洽談”“云簽約”等新招商模式和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商協會招商等專業化市場化招商方式。

        17.推進企業技術改造。鼓勵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鼓勵企業圍繞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加大生產線、車間、工程系統改造。定期編制技術改造投資導向計劃,落實重點項目分級分層管理和推進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推廣“技改貸”等融資產品,擴大技術改造類貸款品種、規模和適用范圍。

        (八)加快打造交通強省

        18.推進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建設。完善加密高速鐵路通道布局,建設沿江高鐵安徽段等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加快完善以合肥為中心、通達全國主要城市的現代高速鐵路網。建設巢湖—馬鞍山、淮北—宿州—蚌埠、阜陽—蒙城—宿州(淮北)等城際鐵路,加快構建江淮城際鐵路網,持續擴大快速軌道交通覆蓋面。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發展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支持合肥都市圈打造“1小時”通勤圈。推進普速鐵路建設和既有鐵路擴能改造,加快建設鐵路專用線。

        19.擴容加密高等級公路網。推進高速公路建設集中攻堅,加快貫通滬武、德上、溧寧等國家高速公路,加密建設徐州—淮北—阜陽、宣城—東至等串聯重要城鎮組團和通達周邊省份的高速公路,擴容改造滬渝、滬陜、寧洛、蕪合等高速公路擁堵路段,開展高速公路“縣城通”專項行動。優化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網結構,基本實現合肥至省內其他設區市、設區市到所轄縣(市)一級公路聯通。升級改造縣鄉道,穩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暢通水平。

        20.大力發展水運。加快長江干線、淮河干線安徽段航道整治,溝通江淮航運,共同推動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擴能升級沙潁河、新汴河、滁河等支流航道,推進礙航橋梁和船閘改擴建,實現干支航道高效銜接。加強港口資源整合,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強化與沿江、沿淮上下游港口和沿海港口合作。

        21.推進民航機場建設。突出補齊民航發展短板,擴建合肥新橋機場,建設亳州、蚌埠機場,完成阜陽、池州機場擴建,推進新建宿州、金寨、滁州等機場和遷建黃山機場、擴建蕪宣機場等前期工作,構建“一樞十支”運輸機場體系。加快布局建設金安、旌德、天長等一批通用機場,完善固定運營基地、飛行服務站等配套基礎設施。

        (九)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22.提升電力保障供應能力。加快建設陜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打造長三角特高壓電力樞紐。加強兩淮電力送出通道、過江通道等省內重要輸電工程建設,完善主網架布局和結構,構建堅強地區環網。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老舊小區供電設施改造。開工建設滁州電廠、池州電廠二期等項目,推進兩淮坑口和沿江電廠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實施煤電機組改造升級。

        23.提升煤炭綠色智能開采水平。加快煤礦接續項目前期工作,穩定兩淮億噸級煤炭基地產能。加強煤礦風險預警防控平臺和數據中心建設,應用推廣智能開采、智能裝備、智慧管理。統籌煤炭產能儲備。

        24.加快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提升儲運能力,改造提升魯皖成品油管道,建設宿州—蚌埠等聯絡線。加快建設省內天然氣主干管道、聯絡線、LNG接收站及配套管線,盡快形成天然氣主干網架,基本實現長輸管道供氣“縣縣通”。擴大兩淮礦區煤層氣開采規模,推進生物天然氣項目建設。

        25.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建設,加快實施國家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項目。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實施“光伏+”綜合利用工程,建設一批漁光、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開展光伏與其他能源相結合的多能互補示范項目。加快推進金寨、桐城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有序發展風電和生物質發電。加強電網改造,提高光伏發電和風電接入消納能力。

        (十)加快建設“安徽水網”工程

        26.提高防洪減災能力。全面提升長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安徽段和巢湖流域等主要堤防防洪能力,實施淮河干流王家壩至臨淮崗段行洪區調整及河道整治、長江華陽河蓄滯洪區建設等工程,加快推進重點澇區排澇能力建設,全面消除現有病險水庫安全隱患。

        27.強化供水安全保障。加快引江濟淮、駟馬山滁河四級站干渠一期等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建設,構建“三橫二縱”全省水資源配置骨干網。同步推進江淮分水嶺地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等水資源配置區域網和界南新河水系連通工程等分支網。加快港口灣水庫、懷洪新河等大中型灌區建設。實施讓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為重點的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增加應急供水能力。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十一)加大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力度

        28.推進大氣污染源治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開展不達標燃煤設施清理整治。統籌規劃建設一批集中涂裝中心、活性炭集中處理中心、溶劑回收中心。以煤炭、礦石、干散貨碼頭物料堆場為重點,推進抑塵設施建設和物料輸送系統封閉改造。

        29.提標擴能污水處理設施。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管網、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再生水利用設施、人工濕地等建設工程。持續推進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開展農村凈水攻堅行動。

        30.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設施,加強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開展填埋設施封場治理。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探索多元化、可持續運營模式。

        31.提高危廢處理能力。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置設施短板,按要求布局建設特殊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加快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發揮合肥、蕪湖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示范引領作用,支持建設“無廢城市”。

        (十二)加快補齊社會民生設施短板

        32.優先支持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持續改善農村基本辦學條件。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工程,“一校一案”開展標準化建設。支持具有相對優勢、辦學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提升基礎辦學條件,鼓勵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實施高等教育提質擴容工程,持續推進“雙一流”建設,大力發展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實施“老有所學”行動,統籌建設安徽老年開放大學市級、縣級、鄉級、村級分校,健全社區老年教育辦學網絡。

        33.加快完善醫療衛生設施。建成兒童、創傷、腫瘤、心血管、神經、中醫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爭創新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實施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新增一批縣級三級醫院。加強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加強精神衛生機構建設。

        34.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建成省百戲城、省文化館新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等重點項目。推動公共文化設施達標建設,市縣級新建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體達到國家一級評估標準,現有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到二級標準,鄉鎮綜合文化站總體達到三級標準。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宣傳教育和服務居民功能。支持建設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35.加快推進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實施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居住小區和行政村健身設施配建和現有設施改造提升。利用城市空閑地、邊角地、老舊廠房等空間資源以及可復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娛樂、養老、商業、社區用房等設施資源建設改造體育設施。

        (十三)加快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36.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國家超算中心,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蕪湖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建設。支持建設高水平云服務平臺,鼓勵以云服務方式提供算力資源。持續推進商業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系統、地面接收站和測控站建設,構建協同完善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推動5G網絡全面深度覆蓋。開展“雙千兆”城市示范工程建設,實現城市、鄉鎮及重點行政村千兆光纖網絡普遍覆蓋。加快推進合肥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規?;渴?,支持城市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鼓勵開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

        37.推進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設高可靠、廣覆蓋、大帶寬、可定制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推動全省中小企業上網用網。開展車路協同技術創新試點,建設一批智慧公路示范項目。加快構建智慧低碳能源基礎設施,推動智慧電廠、智慧電網建設。

        38.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著力提升現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性能,啟動合肥先進光源、量子空地一體精密測量實驗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環境、數據空間等研究院。辦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支持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優化國家和省級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提升省實驗室水平。

        四、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

        (十四)實施一產“兩強一增”行動計劃

        39.加快推進科技強農。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發展設施農業。建設種業強省。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復制推廣“阜南樣板”。實施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培育行動。推進數字賦農。

        40.大力推進機械強農。壯大優勢農機裝備產業,實施特色農機研制補短板行動。提升主要農作物農機裝備能力,創建國家級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縣。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實現農業鄉鎮全覆蓋。

        41.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本地就業帶動工資性收入倍增,通過改革不斷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帶動經營性收入增長,落實好農業補貼提升轉移性收入,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十五)實施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行動計劃

        42.提升制造業質量。大力引育優質企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優化重要產品審評審批機制。支持創建國家智能制造先行區和試點示范。促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實施重點行業新建、在建項目,引導企業加大綠色改造投入。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43.擴大制造業體量。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數字創意等十大新興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不斷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

        44.提高制造業效益。全面推廣畝均效益評價,建立健全企業分類管理制度,依法實行差別化用地、用能等政策。開展批而未供、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加大“僵尸企業”處置力度。

        (十六)實施服務業鍛長補短行動計劃

        45.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延伸。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技術轉移轉化、創業孵化、科技咨詢、檢驗檢測認證等科技服務業,培育壯大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人力資源服務、售后服務、品牌建設等服務業,發展咨詢評估、法律、會計審計、信用中介、會展等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布局建設軟件產業園,加快建設合肥軟件園、蕪湖動漫產業園、馬鞍山軟件園等重點園區,爭創中國軟件名園。引進培育總部經濟。推進樓宇經濟創新發展,打造商務服務業集聚區。全方位拓展合肥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功能。

        46.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發揮數字技術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快傳統企業數字化改造,以工業互聯網驅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開展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積極爭創國家試點。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

        (十七)加快建設質量強省

        47.加強標準質量品牌建設。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推進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力爭規模以上企業首席質量官實現全覆蓋。推進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開展省人民政府質量獎評選,爭取中國質量獎實現突破,引導企業申報中國工業大獎。

        五、加快構建現代市場和流通體系

        (十八)加快建設現代市場體系

        48.提升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探索建立補充耕地質量評價轉換機制,鼓勵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等方式供應產業用地,全面實施開發園區“標準地”制度。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健全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建設“科大硅谷”。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容錯糾錯機制。加快推進公共數據高效共享,開展政府數據授權運營試點;規范培育數據交易市場主體,設立省數據交易服務機構。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支持合肥都市圈創建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

        49.加快建立公平統一市場。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加強反壟斷執法。持續開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加大典型案件曝光警示力度。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嚴禁各地各部門自行發布具有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市場準入隱性壁壘臺賬。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破除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區域壁壘。

        (十九)加快建設高效順暢流通體系

        50.優化現代商貿體系。深入推進專業市場業態模式創新,培育一批商品經營特色突出、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功能強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型專業市場,提升區域輻射力。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商貿企業,支持做大做強,推動傳統商貿企業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支持有條件的社區改造提升商業中心、鄰里中心等綜合服務設施,鼓勵品牌連鎖便利店、超市等大中型流通企業下沉商業資源,爭取國家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開展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改造提升縣城、鄉鎮、村三級商業設施。

        51.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獨特區位交通優勢,構建“通道+樞紐+網絡”,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加強合肥、蕪湖、蚌埠、阜陽、安慶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完善合肥陸港型、蕪湖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推進合肥、蚌埠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爭創宿州、阜陽、蕪湖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深入實施國家及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加快建設蕪湖馬鞍山、安慶江海聯運樞紐和蚌埠、淮南淮河航運樞紐以及合肥江淮聯運中心。依托引江濟淮工程,布局建設港口物流設施。招引集聚大型基地貨運航空公司、物流集成商、貨運代理、快遞公司。改造升級縣域物流園區、公共配送(分撥)中心、鎮級配送站和村級公共服務網點,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物聯網,賦能現代智慧物流,推動貨物管理、運輸服務、場站設施等數字化升級。

        52.培育物流新業態新模式。著力補齊航空物流短板,加快建設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蕪湖專業航空貨運樞紐港,推動合肥新橋、蕪宣機場協同聯動發展,爭創合肥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發揮高鐵網絡優勢,建設蚌埠高鐵、黃山空鐵快運物流中心,支持開行“點對點”高鐵貨運班列、專列。支持合肥中歐班列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橋大通道等建設,創建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加快建設數字倉庫、智慧堆場、智慧港口,鼓勵海外倉改造和合作。鼓勵發展云倉、共享集裝箱、共享托盤等共享物流,推廣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集約化物流組織方式。

        六、加快釋放區域城鄉需求潛能

        (二十)全面促進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

        53.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堅持把新型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推動城市系統創新,重塑規劃設計理念,打造引領未來生活的城市空間。優化城市產業創新生態,培育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場景應用實驗室,建設眾創空間、創新街區,改造復興城市老舊空間,打造城市文化會客廳,營造沉浸式、互動式消費場景,為創新創業提供生長土壤。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實施“新市民住房計劃”,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加強城市公園體系和綠道建設,建設全齡友好型城市,打造生態宜居空間。開展“便民停車”行動。實施城市防洪體系建設工程和城市內澇治理整體工程,加快建設海綿城市,全面消除嚴重易澇積水區段。完善城市管網系統,在新城新區和開發區推廣地下綜合管廊,有條件的城市架空線全部入廊入地。加強地下空間整體性規劃建設。推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向全部縣(市、區)延伸。完善提升“城市大腦”,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健全城市泛在智能感知網絡,打造未來社區。

        54.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實行設區市范圍內本地居民戶口通遷。有序推進撤鄉設鎮、撤鎮(鄉)設街道。大規模開展面向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穩定就業能力。健全以居民身份號碼為標識、與居住年限等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推進公共資源由主要按城市行政等級配置轉變為主要按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健全農戶“三權”市場化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

        55.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深化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城建設,有序開展現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試點和省級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依法開展人口較大縣城設置街道改革試點。大力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強化微型產業集聚區培育,與特色小鎮建設有機銜接。

        56.提高皖北地區城鎮化水平。推動皖北城市特色發展,推進阜陽建設I型大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推動蚌埠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支持宿州、亳州打造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推進淮南、淮北建設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統籌謀劃實施皖北產業鏈布局、城市軌道交通、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區域金融中心、區域科創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一體化項目,科學配置商貿物流、保障性住房、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資源。實施皖北地區返鄉就業保障、農民工“鳳還巢”等工程,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完善皖北城市基礎設施。

        (二十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57.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綜合考慮村莊演變規律、集聚特點、現狀分布,結合農民生產生活半徑,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規模,分類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嚴格規劃實施和管控。推進水電路氣網物流等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開展數字鄉村建設試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動”。

        58.加快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省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爭創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進一步加大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投入力度。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二十二)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59.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打造內需新增長極。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一體化市場體系,推動各區域各領域與滬蘇浙建立緊密型、互補型合作關系;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和世界級機場群,推動省際公路全面貫通,建設跨區域能源水利基礎設施。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打造鏈接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國際商協會聯盟、資本市場平臺、貿易中心、高能級展會等市場化要素對接平臺,推動東中部要素資源互動,構筑區域連片市場。協調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

        60.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完善內需增長空間格局。穩步推進合肥都市圈提質升級,聯動阜陽都市圈、沿江城市帶發展,加強與南京都市圈協調發展。深入推進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推動皖北經濟社會全面加快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突破。推動城市跨江發展、聯動發展,打造沿江“智造”走廊。推進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大力發展適應性產業和特色經濟,加快老區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因地制宜推進生態型、國際化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高品質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協作建設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完善區域合作與利益調節機制,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七、增強內需發展的動力活力

        (二十三)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

        61.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規定。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和對開展二手車經銷的不合理限制,促進商品化流通。放開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服務消費市場準入隱性壁壘臺賬,探索實施服務消費負面清單管理。將更多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規范引導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62.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深入實施“放心消費在安徽”行動,提高消費者主體意識和維權能力。建立產品和服務消費后評價體系,落實網購七日無理由退換貨有關規定,廣泛開展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承諾。開展消費品質量合格率統計調查,健全主要消費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進缺陷消費品召回常態化。探索建立消費糾紛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加大網絡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力度。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簡化小額消費爭議處理程序。

        (二十四)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

        63.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全面落實民間資本市場準入平等待遇,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引導帶動作用,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領域建設。健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常態化發布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本聯合、產業協同、模式創新等參與國有企業重大投資、成果轉化和資產整合。支持民營企業、商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政府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制定。

        64.完善投資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投資審批數據部門間共享機制,規范有序推廣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區域評估、標準地改革等投資審批創新經驗,提高投資審批服務效率。加強投資決策與規劃和用地、環評的制度銜接,做實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加強投資項目特別是備案類項目的事中事后監管。

        65.健全投資項目融資機制。建立健全重大產業項目與金融機構對接機制,用足用好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引導金融機構落實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年均增速高于全部貸款余額增速相關要求。實施數字賦能普惠金融專項行動,完善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信易貸”平臺融資服務功能,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實施上市“迎客松”計劃,深入開展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支持企業上市和再融資。推動政府母基金、產業基金和市場基金聯動發展,打造基金叢林。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規范發展、陽光運行,促進盤活存量資產。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推廣實施“專項債券+市場化融資”模式。

        66.健全用地用能保障機制。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強化重大項目建設用地(林)、用能、環境等要素資源配套支撐。拓展延伸要素會商機制,強化重大基礎設施和單獨選址重大產業項目用地保障。持續推進省政府用地審批權委托。完善能耗雙控制度,統籌保障用能需求,爭取重大項目能耗指標國家單列。

        (二十五)創建一流營商環境

        67.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全省一單”權責清單制度體系建設,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動態管理機制,推進行政許可實施規范化標準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完善并嚴格執行抽查事項清單,推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擴大簡易注銷登記適用范圍,建立企業破產案件簡化審理模式。升級“皖事通辦”平臺,推進涉企服務“一網通辦”。堅持問題導向、市場主體導向,優化提升“互聯網+營商環境監測”系統功能,健全營商環境評議評價長效機制。

        68.完善現代產權制度。健全知識產權法規政策體系,推動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地方性法規,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的法律保護。依法實施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建立健全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評估管理體系。推動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創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

        69.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地方立法。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機制,推廣惠民便企信用產品和服務。大力推進信用承諾制。強化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樞紐作用,依法依規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應用,保護信用信息安全和隱私。

        (二十六)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的促進作用

        70.促進外貿創新發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建材、工程機械、家電、紡織等領域國際產能合作,帶動裝備、技術、品牌、服務和標準“走出去”。實施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扎實推進“9+3+N”專項行動計劃,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全面建設聯動創新區,努力把自貿試驗區打造成制度創新的先行區、新興產業的集聚區。鼓勵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擴大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優質商品、醫藥產品等進口。支持合肥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蚌埠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鼓勵企業擴大與RCEP等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家或地區的貿易規模。

        71.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規定,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深入落實準入后國民待遇,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支持外商企業擴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術、傳統制造轉型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投資,鼓勵外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和參與承擔科技重大專項項目。

        八、完善居民收入分配體系

        (二十七)持續優化初次分配結構

        72.實施創業安徽行動。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大力開展就業促進行動,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規范勞務派遣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同工同酬。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重點群體專項培訓計劃。大力實施以工代賑,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

        73.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健全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

        74.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創新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機制,完善各類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依規建立公平合理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機制。

        75.推動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健全就業創業、技能提升、公共服務等政策體系。深化暖民心行動,提質擴面民生實事,建立完善動態調整機制。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

        (二十八)逐步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

        76.發揮財稅對收入調節的作用。進一步理順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系,穩步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推動財力與財政事權更相匹配。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基層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77.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保障法定人群全覆蓋。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健全職工養老保險政策和職業年金運行制度。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加快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推進完善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二十九)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積極作用

        78.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和志愿服務。完善有利于慈善組織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培育特色慈善項目和品牌,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加快培育發展各類行業性、專業性志愿服務組織,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強化與慈善項目、社會工作項目協同推進,廣泛開展社會救助、養老助殘、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志愿服務活動。

        九、不斷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三十)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79.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產糧大縣政策支持體系,落實實際種糧農民補貼。

        80.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加快完善高標準糧食流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一批糧食和物資儲備保障基地。建立政府儲備規模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建立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持續倡導節糧減損。

        (三十一)增強能源資源安全保障

        81.增強能源生產供應能力。加大現有礦井的深部、周邊和外圍區域勘查力度,增加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加大地熱、頁巖氣、煤系天然氣等勘查力度,加快兩淮地區煤層氣開發。創建國家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省,布局建設一批新型綠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三十二)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82.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動態編制應急物資生產企業名錄,建設區域性應急物資生產保障基地。加強省級物資儲備管理云平臺建設,構建“智能皖儲”信息化體系。加快提升應急物流投送與快速反應能力,布局建設一批應急物資運輸中轉站。

        83.推進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加快各級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建立完善現代化應急指揮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航空網絡,有序組建地面隊伍。強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優化整合防災減災救援資源,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城鄉應急避難場所體系。建立健全巨災保險體系。

        十、保障措施

        (三十三)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各地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抓好重點任務落實。

        (三十四)強化組織協調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統籌協調,對標對表中央要求,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突出既有目標前后銜接,更加注重可操作性,進一步謀深具體目標任務、謀實具體工作、謀細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統計監測體系,特別是要完善服務消費、網絡消費等統計監測,更加全面準確反映內需發展情況。加強督促檢查、跟蹤問效,定期盤點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確保盡快落地落實。

        (三十五)注重政策協同

        加強財政、金融、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的協同配合,推動形成擴大內需的政策合力。密切跟蹤分析政策落實情況及內需形勢變化,加強擴大內需政策研究儲備,完善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強化政策成效評估,保障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順利實現。

        (三十六)做好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各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加強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宣傳報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及時總結實施成效,宣傳推廣擴大內需的好經驗好做法。


          共享資源

          蚌埠市中小企業信息網

          指導單位:蚌埠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主辦單位:蚌埠市中小企業綜合服務中心

          版權所有:蚌埠市中小企業綜合服務中心    地址:蚌埠市勝利西路1號中良大廈18樓

          電話:0552-7162033    QQ:3110790484    郵箱:bbsme@sina.cn

          備案號:皖ICP備12012021-1 公安備案:34030002020224號

          高清久久久精品三级片|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福利98|久久精品本无码一本|国产欧美精品不卡无乱码

          <p id="p9zkj"><strong id="p9zkj"><small id="p9zkj"></small></strong></p>

            1. <pre id="p9zkj"></pre>

                <track id="p9zkj"><strike id="p9zkj"></strike></track>
                <acronym id="p9zkj"><meter id="p9zkj"></meter></acronym>